导读:2015年的仓库管理者主要关心货架布局和人工拣选路径优化。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议题已经转向机器人调度、AI算法和系统集成。基于《现代物料搬运》(MMH)连续十年的行业报告分析,这个传统行业经历了从边缘技术到战略核心的转变。
2020年5月,当全球企业面对空荡荡的仓库和激增的线上订单时,许多CEO意识到:那些曾被视为"可选项"的自动化投资,现在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外部环境剧变对于企业就是"强制决策"的时刻。
2017年的数据显示,42%的企业将订单履行描述为"大部分或完全手动",只有5%认为自己"高度自动化"。当时的投资决策的逻辑很传统:91%的决策者最关心"耐用性、可靠性和正常运行时间",目标只是降本增效。
2019年开始出现变化,市场上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难题让"创新需求"增加。但真正的转折点是疫情。
2021年运营调查显示,"无法找到并留住劳动力"成为59%企业的首要问题,创四年新高。疫情改变了35%公司的采购计划,远高于2020年初的21%。
市场规模的变化更直观:从2016年的16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19亿美元。这不是简单增长,而是价值重新定义。自动化投资的理由从财务回报扩展到业务连续性保障。
有一个反常现象值得关注:在自动化大趋势下,2021年纸质拣选流程使用率从46%增至59%。这说明当时运营混乱程度超出了现有系统处理能力,企业不得不回到最基础但最灵活的流程。这恰好解释了市场的快速变化对柔性自动化方案需求的急迫性。
疫情重新定义了技术价值。"可扩展性"重要性从2020年的51%跃升至2021年的68%,反映企业需要适应需求波动的系统。自动化投资从财务决策上升为战略决策。
仓库自动化最重要的发展不是某个单一技术突破,而是硬件与软件间的反馈循环。这种协同进化推动了技术边界拓展,重塑了行业价值创造逻辑。
传统输送机和分拣系统一致保持55-60%的稳定使用率,证明成熟技术的持续价值。但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机器人领域。
自动导引车(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采用率呈现出清晰的上升轨迹。尽管数据存在一定波动,但从2021年的9%(AGV/AMR合并统计)
硬件普及催生了对更强大软件的需求。仓库管理系统(WMS)使用率从2017年的78%增至2024年的93%,但其角色在转变:从被动记录系统变为主动执行优化工具。
编排层面的变化更明显。仓库控制系统(WCS)使用率从2017年的34%增至2025年的50%。这些系统解决"自动化孤岛"问题——当企业部署多种自动化设备时,需要协调异构系统的工作流。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出现是新趋势。2022年虽然只有7%企业使用,但20%计划评估,使其成为第二优先的软件投资领域。
现代AMR或AS/RS系统需要与WMS实时交互获取数据。运行15年且大量定制的WMS往往缺乏现代API和灵活架构。高使用率背后存在"遗留系统债务"问题。2022年调查发现,14%的WMS系统运行超过15年,15%从未升级。这些陈旧系统是现代自动化实施的障碍。
积极信号是"设备集成兼容性"评估标准重要性从64%降至56%。这可能意味着随着标准化API普及、中间件成熟和WMS升级,集成技术挑战在缓解。
十年技术演进呈现清晰模式:硬件普及创造软件需求,软件成熟释放硬件潜力。企业从购买独立设备发展到部署多供应商系统,催生了对高级软件层的需求。如今AI和机器学习融入运营软件,软件不仅指挥硬件执行,还能智能决策优化。
技术进步之外,真正改变行业格局的是战略性并购。这些交易重新洗牌了竞争格局,将分散的设备制造业转变为综合解决方案的生态竞争。
在2016年之前,物料搬运领域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一个是KION集团为代表的叉车和移动设备世界,他们擅长制造和销售标准化的工业车辆;另一个是德马泰克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世界,他们精通设计和实施复杂的、定制化的自动化仓库系统。
KION的CEO戈登·里斯克(Gordon Riske)敏锐地意识到,客户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只购买一台叉车,而是越来越多地寻求能够解决整个仓库流程效率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另外一家叉车巨头丰田工业通过收购Bastian Solutions和范德兰德,快速构建"丰田先进物流集团"(TALG),战略与KION相似:从设备制造商转向综合方案提供商。
霍尼韦尔并非传统的物料搬运公司,而是一家在航空航天、楼宇控制和安全产品等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巨头。他们观察到,随着物联网(IoT)和数据分析的兴起,物料搬运行业的价值核心正在从机械硬件向软件转移。他们预见到,未来的仓库将由数据驱动,而他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平台和传感器技术,这正是传统集成商所欠缺的。他们以15亿美元收购Intelligrated,将其软件和数据能力与系统集成专长结合,提供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
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供应商从2014年的10家增至2022年的13家,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明显。大福连续多年榜首,依靠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等高壁垒领域以及全球布局。
德马泰克、范德兰德、Intelligrated等独立品牌消失,KION、丰田、霍尼韦尔崛起,竞争格局从独立集成商竞争转为工业巨头寡头博弈。
2022-2023年,机器人技术公司首次上榜:AutoStore(高密度立体存储)、Element Logic(集成商)、Symbotic(AI机器人方案)。这些公司代表柔性机器人对传统固定自动化的挑战,标志价值创造中心从"钢铁"硬件转向"软件代码"。
并购反映商业逻辑转变。客户不再需要分散的产品服务,而要持续优化、不断学习的智能生态系统。成功企业必须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实施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从运营数据中提取洞察持续优化。
展望未来需要先认清现实:2025年数据显示33%核心流程仍"大部分手动",完全"黑灯"仓库仍然遥远。但这预示着更智能、更整合发展阶段的到来。
人机协作已成主流,这不是过渡状态而是成熟运营范式。它充分利用人类灵活性和机器精确性的各自优势。
企业优先级在调整:"减少劳动力"目标比例从57%降至44%,同时67%企业最希望改进"仓库容量利用率",58%关注"订单准确性"。这反映关注点从追求速度转向运营质量效率优化。"大加速"时期目标是生存,现在转向卓越运营。
开放软件生态系统将成首要战场。客户避免供应商锁定,推动标准化API和开放平台发展。提供最开放兼容平台的供应商将获得优势。异构机器人集群管理是高价值领域。仓库部署多种机器人,需要统一平台管理协调。这需要技术整合能力和协调优化算法。
AI深化应用将从初步尝试发展到预测分析、机器人视觉、端到端运营优化。AI成为核心竞争力而非附加功能。网络层面整合连接仓库智能与供应链系统。企业对网络设计软件和分布式订单管理系统兴趣增长显示这一趋势。
未来仓库价值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捷适应,以及为供应链网络提供数据洞察和智能决策支持。
下一个十年的赢家不是拥有最先进单项技术的公司,而是能构建最智能、最开放、最具适应性生态系统的企业。
顺丰1092亿、圆通326亿、韵达247亿、申通247亿……上半年快递业绩出炉!
2254 阅读国家队出手,中国物流集团再添一起收购案
1836 阅读京东服务+招商-机器人安装服务商
1416 阅读2025上半年物流十大事件:2.5亿日即时单、37%企业AI化、快运80天破万吨神话、5.5亿战略投资、462亿碳交易……
1370 阅读站比车重要?物流车辆调度逻辑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
1265 阅读兴满物流:破局零担“散乱江湖”的聚合革命
1108 阅读圆通速递在江西成立物流新公司
1088 阅读申通川藏总部将在成都投运
1005 阅读利好!CCUS全产业链纳入绿色金融支持目录
1009 阅读消息称京东计划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
98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