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盘来看,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收入达到7187.8亿元,同比增长10.1%。月均业务量稳定在159亿件左右,全年增速有望继续维持在19%以上,强劲的增长势头依旧不减。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顺丰业务量增速最猛,并继续领跑中高端市场;“通达兔”品牌间的规模差距在缩小,“争三大战”愈发激烈;中通业务总量继续领跑,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圆通依然稳健,依靠“航空+数字化”两大核心优势巩固市场地位;韵达虽稳居第三,但面临申通的紧追不舍;申通增长势头强劲,全力冲刺前三;极兔三大市场(东南亚、中国、新市场)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中国邮政作为“国家队”,实力不容小觑,市占率预计排名第六。
接下来,具体来看看,上半年各大快递巨头表现如何,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跑?谁又显露出后劲不足的信号?透过这份半年观察,或许能捕捉到行业格局演变的关键线索,为下半年的走势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顺丰正迎来一轮强劲增长周期,业务增速一骑绝尘。
根据其公布的月度经营简报,上半年顺丰速运业务营收达1091.55亿元,同比增长10.24%;业务量达到78.13亿件,同比增长25.73%,增速位居行业第一。尤其在3月至6月期间,业务量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突破25%,连续领跑全行业。
为什么是顺丰?答案藏在它的“打法”里。
一方面,顺丰持续深化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继与拼多多、抖音达成合作后,顺丰又与淘宝天猫联手推出“极速上门”服务。此外,顺丰还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布局文旅等新兴场景,打开业务边界。
另一方面,顺丰推行“激活经营”战略,推动组织与机制变革,从“卖产品”向“卖解决方案”转型。经过一年多的打磨,顺丰已围绕不同行业和细分场景,将服务能力从标准化延伸至非标准化领域,结合丰富的产品矩阵,构建出一套可快速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模型和套餐服务体系,从而加速抢占各行业客户的物流份额。
从这些积极的信号可以看到,顺丰在这段时间采取的策略不仅有效,还能很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关键的是,顺丰的盈利能力也可圈可点。顺丰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成22.34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母净利润率达到3.2%,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中通掌门人赖梅松明确释放信号:公司将重新聚焦服务质量、业务量、利润三大核心目标。“我们今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业务增长。”赖梅松强调。
据公司预测,2025年全年包裹量将在408亿至422亿件之间,同比增长20%—24%,明显高于2024年的增长水平。这一战略调整表明,中通正试图通过加速业务扩张,在稳住成本的同时加快份额回归。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今年一季度,中通完成业务量85.4亿件,同比增长19.1%,仍略低于行业整体21.6%的增速;市场份额为18.92%,较2024年全年的19.42%进一步下滑0.5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在关键的第一枪中,中通并未实现预期的“开门红”。
不过,财报中的另一组数据则释放出积极信号: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9%至20.30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同时,服务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包括末端履约、智能分拣、客户服务等多个维度都有明显改善。
2025年对中通来说,是一场“稳利润、抢份额、提质量”的三重战役。在“价格战”与“服务升级”并行的行业背景下,中通的挑战在于——不是单纯地跑业务量,而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服务质量的跃升,并稳住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接下来的下半年,中通能否扭转当前增长节奏落后于行业的局面,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将成为观察其转型成效的关键窗口。
上半年,圆通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达325.72亿元,同比增长14.16%;业务量达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日均单量突破8000万单,基本盘的韧性十足,继续稳居行业第二。
圆通的持续增长,不仅来自于“稳扎稳打”的运营策略,更得益于其“数字化+航空”两大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深化。2025年,圆通继续推进“两手抓”战略:一方面,加速数字化转型与运营改革,推动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发力航空货运业务,依托自有航空资源与先达国际的海外网络,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市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截至今年6月,圆通航空机队规模已达14架,累计开通国际航线超140条,国际运力和网络覆盖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浙江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圆通“东方天地港”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2025年底将全面投用。届时,圆通将成为继顺丰之后,国内又一家拥有自主货运机场枢纽的物流巨头,正式迈入“航空物流超级玩家”的新阶段。
上半年,在“通达系”激烈角逐中,韵达成功守住“老三”位置。但这份“守住”,背后并不轻松。
韵达上半年业务量是127.26亿件,同比增长16.5%,市场份额为13.31%;相比之下,申通以123.47亿件的业务量、20.73%的增速和12.91%的市场份额紧咬不放。两者日均单量差距仅约209万件,差距正被一点点压缩。
尽管增速承压,但韵达的“底子”还在,基本盘也比较稳健,未来依然有不少调整空间和突围可能。
面对激烈竞争,韵达也已明确2025年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稳底盘、提品质,持续加大在产能建设、自动化升级、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投入,推动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场景,重点布局农产品市场、加深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等,试图在细分赛道中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申通:三年内,要做到体验第一
尽管今年上半年申通的业务量增速较2024年略有放缓,但经过四年多的持续变革,其整体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增长有韧性,竞争力在提升,市场份额也已逼近韵达。
更值得关注的是,申通用单票收入下降4%的代价,换来了21%的业务量增长,以较小的价格让利撬动了更高的规模扩张,展现出“以价换量”策略背后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优势。
在6月底的投资者开放日上,申通总裁王文彬立下“三年目标”:“我们的体验要做到行业第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申通正从三个方向发力:第一,加速数智化建设,提升全链路时效,打造“快而稳”的服务体验;第二,推出柔性解决方案,如“头等舱”“申咚咚”“生鲜尊享”等定制化产品组合,抢占高附加值市场;第三,用可持续发展打造长期竞争力。
今年3月,极兔创始人李杰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表示,公司要在三件事上保持足够的耐心:打造“稳定的网络”、追求“有价值的单量”,以及持续“降本增效”。
他强调:“长期坚持很难,但团队必须做更加正确的事。要向市场要收入,把基本功打牢,拓展更多优质客户。”
在这一战略基调下,2025年上半年,极兔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实现从“规模优先”向“质量并重”的转型,其全球业务也呈现出全面稳健的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极兔总包裹量达139.9亿件,同比增长27%;日均包裹量达到7,690万件。其中:
东南亚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包裹量同比增长57.9%至32.3亿件,继续稳居区域市场头部地位;
中国市场延迟稳健增长表现,包裹量同比增长20%至约106亿件,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新市场(中东与拉美)初步布局成效显现,包裹量同比增长21.7%至约1.7亿件,成为未来增长的新潜力点。
在中国市场,极兔的动作也非常频繁。一方面,极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强化“降本增效”的能力底座;另一方面,公司加速拓展产业带客户,并发力云仓供应链业务,对服务模式和寄递流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意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2232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1870 阅读跨省最快7小时达,货拉拉的新服务竟还打下30%价格!
1816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549 阅读运多星指数级增长解码:数字科技、生态服务、合伙人制度的三重破局密钥
1340 阅读马云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
1107 阅读顺丰航空开通“西安=万象”国际货运航线,助力危险品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1076 阅读沃尔玛回应山姆变普通超市
1032 阅读达飞员工罢工,要求调涨薪资
1012 阅读北美物流2025年发展趋势解析:迷雾中的机遇
99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