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半,今年上半年物流圈又发生哪些大事件?
罗戈网.物流沙龙盘点了供应链、物流、快递、仓储、货运等多维度的十大事件。
今年上半年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打得轰轰烈烈,美线物流进入艰难期。
根据统计数据,在美国关税极限施压下,4月中国出口当月同比增长 8.1%,展现较强韧性。但主要来自于对东盟、印度、日本等出口改善,对美的出口大幅下跌。
由此,中美双边贸易快速萎缩,贸易量大幅下滑,据中方统计,4月份,美元口径的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0%,进口下降13.8%。据美方统计,当月,美国对华出口下降29.1%,进口下降19.7%。贸易企业、制造企业等受影响颇大,江苏、广东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订单流失率超20%,下游的物流也十分艰难。
不过幸好到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4%的关税将暂停加征90天,中国也采取了对应的举措,至此,美线跨境物流费用开始回归,外贸、制造出口等企业松了一口气。
但在如今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跨境物流的不稳定性仍在。因此不少物流企业加速了探索海外布局的步伐、调整了海外策略。
其一是布局海外仓。比如京东物流在沙特推出跨境快递品牌JoyExpress ,拓展海外市场;菜鸟建立中东海湾六国跨境互发物流网络,最快3天送达等
其二是优化跨境运输方案:与船公司签订长期协议锁定运价,探索中欧班列、跨境卡车等多元化运输方式。以跨境班列为例,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保持稳定开行,中亚班列开行7349列,同比增长25%,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302.9万吨,同比增长9%。
其三是跨境物流网络重塑:东南亚成为中国企业规避关税的“中转站”,从中老铁路、中越陆运通道的货运量激增就能看出。
中美贸易战短期内看不到结束,因此物流的前瞻性就十分重要,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是当前跨境物流相关企业最致命的命题。
从今年2月京东外卖率先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矛头直指美团;4月15日,“美团闪购”正式成为独立品牌,并在美团APP首页设立一级入口;5月,阿里“淘宝闪购”正式全面上线,接入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
即时零售三巨头开启激战,包括口水战、免单战、优惠战。带来的是订单量大涨,根据相关报道,最近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的订单量数据相继刷新纪录,分别达到1.5亿单、8000万单和2500万单,也就说全社会即时物流订单日均上升到了2.5亿单。
短时间内即时零售订单一下激增几千万单,带来的是即时物流履约的难题。
受此影响可以看到一方面骑手运力短缺,骑手收入最近几月增长很快,据悉淘宝闪购骑手队伍规模同比增长78%,稳定活跃的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过12500元;美团骑手日收入较此前提升111%,日单量增长33%,超过40万的众包骑手实现日收入超500元。
另一方面即时履约能力也在影响三方竞争,美团本身扎根即时零售,在即时配送履约能力上月均拥有专职和兼职骑手超过336万人,淘宝闪购利用饿了么骑手,此前的活跃骑手数量在400万左右。京东加码即时零售,今年年初就开始运力布局,先是溢价42%收购达达,6月底京东物流又推出“秒送仓”仓配一体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履约响应速度。
可以预见当即时零售的商品品类不断扩大,原先只能快递配送的线上购物被即时配送取代,传统电商必然受到冲击,后续即时物流与快递之间会有一个平衡转化过程。
下半年看来大战还将继续,消费者的免费奶茶还有得喝。
近日,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徐州徐工智能云仓有限公司股权案被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
去年底政策明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创新发展,保障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物流服务需求。
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需要物流服务业的升级创新,以国家队中国物流为例,就能看出其正在通过控股徐工云仓,深入参与制造业整个供应链条,这种深入式联动能帮助物流更懂制造业,从而发展与新制造、新流通适配的物流新服务,双方默契配合,互相成就。
前不久,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就对以物流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表过看法,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还是全世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如何发挥物流增长极能量?目前来看已经有了基础,其一,在数智化方向上,出现了很多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象机器人、无人化设备等高科技企业;其二,在物流绿色转型上,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速推广;其三,在模式创新上,冷链、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不断推出。
后续,随着物流和供应链深入制造业等具体场景,其对经济的推动势能还将被更多人看见。
其中头部企业AI走向就与上述事件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头部物流企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无人车、无人机、具象机器人等方向努力颇多。
一方面大模型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逐渐兴起,赋能供应链计划、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客服等众多场景。比如顺丰“丰知”物流决策大模型、京东物流“超脑”、菜鸟“天机π”、货拉拉“货运无忧大模型”、中远海运“Hi-Dolphin”国内首个航运大模型等。
另一方面,随着DeepSeek今年大火,多家头部物流企业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了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智能化升级。比如京东物流、顺丰同城、极兔等。
根据《2025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领域AI应用研究报告》对“2024中国物流企业50强”及行业头部企业的专项调研显示,物流头部企业AI应用整体渗透率已超37%。今年有望再创新高。
顺丰最近发布6月业绩,收入方面,顺丰合计收入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业务量方面,顺丰14.60亿票,同比增长31.77%,远超行业同期。顺丰速运物流板块已经连续第5个月超过行业增速。
定位在综合物流服务商的顺丰正通过激活经营,专注多行业多场景解决方案转型,而其今年取得的业绩表现也证明了战略正确性。当前其收入稳健增长叠加利润率提升受到了市场认可。
顺丰的业绩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快递发展方向。今年6月1日,修改后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修订版除了聚焦快递绿色包装治理,还同时强化末端服务和行业协同。
如今快递业务增速仍在持续加快,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4月1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比去年提前18天;7月9日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
但业务量增长的同时行业价格竞争却在加剧,据悉今年1-5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0.1%至788亿件,但单价同比下降8.2%。如果完全以压榨基层的方式维持这种竞争态势,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如何通过企业管控、技术手段、智能设备等降低整体成本成为重中之重。
后续,快递企业竞争价格仍旧很难上升,但谁能利用好行业协同、模式创新、科技赋能挖掘出更多的利润空间,谁就更有可能抢下未来C位。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无人配送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去年的10倍。
从去年开始九识、新石器、白犀牛、毫末智行都开始在各地划定区域开始运营,均从校园、园区等封闭场景走向开放场景和区域。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把无人配送整车价格打下来了,直探2万元区间,当无人车变成了小网点能消费得起、维护得起的生产工具时,其规模化落地时代正在到来。
受此影响今年无人配送车订单量近10倍增长。
新石器方面,其每月交付量超1000辆,预计二季度至三季度单月交付量突破2000辆,其中,4月单月交付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和。
九识智能方面2024年实现3000台无人物流车交付,截至2025年6月,累计订单近万台,城配领域整车销售市场占有率达90%。
受此影响,快递快运、生鲜商超、医疗物资等领域的无人配送车应用开始增多。韵达、顺丰、菜鸟、中通等多家企业的无人车进入场景化应用,不少在农村、县城实现了无人车配送。据悉,无人配送车很好地解决“分拨-网点”短驳的频次、成本等需求,能降低超50%运营成本。
不过当前路权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性化场景融合问题仍在考验行业。
根据罗戈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物流车无论是重卡还是轻卡都实现了高速倍增。
新能源轻卡方面,根据终端上牌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轻卡累计销售7.3万辆(含13.5吨以上轻卡车型),累计同比翻倍增长(100%),远跑赢轻卡大盘7.24%的增速。
新能源重卡方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其中3-6月份连续四个月销量破万,2025年6月份,同比大涨187%,新能源重卡市场已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
轻卡能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老旧营运货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驱动。另外,部分城市加大了对新能源物流轻卡的路权开放政策,此外电池价格下降,终端用户购买电动轻卡的投资压力减少等。
新能源重卡销量上涨主要凭借在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卓越表现,相较于传统燃油重卡展现出显著优势。
按照当前形势,如果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不变,后续随着车辆购置优惠、路权保障、电池回收等完善,新能源物流车的增长趋势仍将继续。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对外发布,必然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财税制度,其背后的深层细化含义是规范税收优惠、减少税收洼地,以此可以减少税收对于企业竞争的干扰;统一补贴标准,以此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市场公平。
网络货运因为各环节之间税收抵扣缺乏的问题,导致很多地方为了其税务合规同时能够正常发展,给出了不少税收补贴和优惠政策,比如原先贵州等地对于网络货运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因此网货相关公司更愿意寻求这些地方注册公司,以此获取后续的政策返还与补贴。
但随着统一大市场政策推进以往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手段的税收优惠,或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意味着没有税收加持下的网货真正竞争开启了。
后续三类网络货运企业有望脱颖而出,一种是大型网络货运平台。这类型企业凭借规模效益,能够给出更好的价格、更多的货源,吸引更广大的司机。另一种是拥有控货权的网货平台,这类型很缺乏。第三种是走小而美路线的网货平台。尤其网货平台只做地方生意,与当地的货主企业、货运司机羁绊很深,也能抽出人力专属服务大客户,因此也能拿下可观的利润。
今年3月,顺心以5.5亿的资本注入德坤,实现强强联合,掀起快运市场变革波澜。
原本顺心专注中小票零担领域,在大票零担市场优势不明显,但通过战略投资,一下子拿到了德坤在干线直达的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瞬间补齐短板,大中小票零担一手抓。
到目前为止,顺丰快运营收与业务量一直稳居前列,已经连续五年蝉联榜单第一名,但对手们依旧紧追不舍。
三志同样选择了投资捆绑资源和能力的方式,总部出资一亿元,实行“专线融合计划”,通过收购专线股权的方式深度捆绑专线。
与此同时,快运今年还陆续迎来新人,融辉、笨鸟、兴满等不少新人入场准备分一杯羹。融辉以“80天日均货量破万吨”的壮举让业界瞩目;笨鸟运用0加盟费笼络同行,聚焦5-100KG快运市场;兴满则全国火热招商,聚焦300KG以上大票零担市场。
此外,同行竞品德邦(含京东快运)、安能、中通快运也在不断发力,加上新人不断涌现,各家优势聚焦各有差异,仍未出现绝对优势领跑者,后续快运混战仍将继续,格局未定。
今年3月底碳市场迎来了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耗能高排放工业行业。碳市场的扩大将会促使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作为供应链必不可少的一环,物流行业在减碳、新能源、绿色包装等方面必然需要紧跟形式。
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4周年之际,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元。这种价格指挥之下,对于物流是一种明确指示。
当前物流企业已经从多方面入手参与低碳绿色项目,包括氢燃料物流车辆、智能仓储系统等清洁能源、智能化技术、循环包装、生物降解方案、多式联运等。
除此之外,在全球贸易新形势下,企业应致力于长期主义,积极践行ESG理念,很多上市企业都需要定期发布ESG报告,作为下游服务商的物流企业想要拿下订单,在物流绿色化、社会责任等方面已经是必修课。
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2372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2136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703 阅读运多星指数级增长解码:数字科技、生态服务、合伙人制度的三重破局密钥
1592 阅读顺丰1092亿、圆通326亿、韵达247亿、申通247亿……上半年快递业绩出炉!
1463 阅读拥堵!欧洲港口大量通道将关闭
1310 阅读国家队出手,中国物流集团再添一起收购案
1290 阅读中国能建:上半年新能源及智慧能源签约3300亿
1150 阅读沃尔玛回应山姆变普通超市
1151 阅读塔里木盆地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11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