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物流国企普通员工,根本熬不到退休

[罗戈导读]国企内部的转型压力、技术变革的加速、个体员工竞争力的局限性,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正在让“铁饭碗”变得没那么坚固。

一些老牌物流国企,常被外界视为一份“铁饭碗”工作。

人们默认进入国企便是端上了“终身保障”的饭碗,拥有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福利,甚至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但这一“铁饭碗”的成色,正在现代经济和行业变革的冲击下出现裂痕。

物流国企普通员工的工作性质,以及外部行业环境的快速变迁,正在逐步打破部分员工对于“熬到退休”的幻想。

国企内部的转型压力、技术变革的加速、个体员工竞争力的局限性,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正在让“铁饭碗”变得没那么坚固。

在某种程度上,部分物流国企的普通员工正在陷入“看不到长久未来”的职业焦虑之中。

01 国企内部的经营压力下,普通员工正在面临被优化风险

物流国企虽然背靠国家资源,享有一定的政策和市场优势,但它们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市场竞争加剧、内部效率提升需求和成本管控压力,使很多物流国企进入了“转型期”的关键阶段,而这背后,普通员工被优化往往是首当其冲。

1.1业务流失与结构转型带来的裁员与岗位裁并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一些国企的传统物流业务正在流失。如今,有些业务并非只有国有物流企业能做,很多头部民企可以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这使得国企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当业务量无法匹配现有团队的劳动能力时,裁员似乎成为“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对于业务转型或新市场开拓,国企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快速决策能力,导致转型滞后,部分老员工的工作量变得愈发不饱和。

于是,一些没有被“核心业务”需要的人员,其岗位面临被裁撤的风险。

1.2降本增效,精简组织,裁掉“多余人力”

经营成本的压力,迫使物流国企不断寻求“降本增效”的方式:

许多国企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将多个部门合并来精简。但在“部门精简”的表象下,很多普通员工被踢出原有的组织序列。

还说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在这种变动期间,会不会又有领导,借着“换血”的机会,把自己的关系户换进去,把普通员工挤出去?

降本增效往往与严苛的KPI目标相结合,一些老员工难以适应新的高效指标,被淘汰或被边缘化的可能进一步增加。

1.3外包浪潮,基层操作岗位沦为“转包牺牲品”

近年来,很多物流国企为了降低成本和管理风险,将一些基层操作性岗位直接“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

外包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直接支付的员工福利、保险等成本,还进一步使国企将管理风险转嫁给外包公司。

外包化的趋势,直接导致国企不再为大量基层操作员提供永久岗位,这种模式让员工的职业保障从“国企编制”滑落至“合同工+高流动性”的状态,岗位稳定性逐步减弱。

02 普通员工自身的局限性,在技术和效率浪潮前更加脆弱

在国企的转型与压力中,普通员工自身的能力与认知局限,也会加速他们的职业危机。

这种局限并不单指个人能力,更体现在职场竞争力、技术适应能力、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等多个方面。

2.1重复性工作带来的脆弱性

基层物流岗位的员工,长期从事重复性劳动,例如仓管员、叉车司机、拣货员、系统文员等,工作的专业门槛较低,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这样的工作无法与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抗衡,一旦企业采用更高效的技术或设备,基层员工的技能就变得可有可无。

目前,物流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例如AGV、智能分拣系统等技术设备已经覆盖了很多基层岗位。

2.2AI与自动化的技术冲击

无论是仓库管理中的智能控制与分拣系统,还是运输中的动态路径优化技术,AI的效率都远超普通员工的操作能力。

对于技术变革,很多普通物流员工无法快速适应相关技能需求,最终成为“技术浪潮”中的一颗沙粒。

物流企业越来越倾向以技术优化成本结构,减少对人工岗位的依赖,从而增加运营效率。这对那些缺乏技能升级机会和职业竞争力的普通员工来说,无疑是职业稳定化的最大危机。

2.3个体抗压能力薄弱

不少国企基层物流员工,由于受教育程度或职业培训受限,缺乏主动学习新技术和适应新岗位的意愿与能力,在转型浪潮中逐渐落伍。

很多员工尚未认识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仍然停留在“国企=终身保障”的传统认知中,忽视了职场竞争中可能存在的波动风险。

03 物流国企普通员工该怎么办?拥抱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

面对国企改革和技术浪潮的冲击,普通员工无法改变组织宏观环境的转型趋势,但可以主动调整心态,通过提升自我能力、拓宽职业技能边界,为职业生涯寻找新的支点。

3.1主动增强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普及,员工不应局限于基础操作,而应积极学习仓储自动化管理、货物全程可视化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在物流行业内部,可以尝试从基础岗位向物流规划/运营管理岗位转型,或者转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的新兴领域,如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金融等。

3.2积极拥抱技术

物流员工可以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升级项目,比如学习使用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成为AI和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者”。

通过主动了解整个物流系统如何运转、掌握核心运营数据等,让自动化设备真正为己所用,成为技术实施链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岗位。

3.3打破封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国企体系内的调整较慢,但市场化物流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普通员工可通过跳槽积累跨企业经验,或者进入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兴物流企业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

同时,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创业,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和职业发展方向。

写在最后

物流国企光环的褪色,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行业变革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国企的转型与效率提升需求,让基层员工从“保障核心”逐渐走向“压力核心”;而技术革新与市场环境变化,则进一步加剧了普通员工的职业危机。

这种形势下,普通员工的未来,已经不再是“熬到退休”,而是主动融入企业变革、拥抱技术、学习新技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壁垒。

铁饭碗的消亡,不可逆转,但个人成长的力量,会让自己的未来更广阔。努力为职业生涯寻找新的支点,或许就是从普通到卓越的真正跨越开始。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物流国企领导,也成了高危职业
下一篇:漠视风险,正在拖垮物流企业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储管理之全局视角:从入门到精通

  • 时间:2025-04-24 ~ 2025-05-16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0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3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