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常代会通过了此前争议颇多的、被称为“供应链法案”的最终折衷文本(Final Compromise Text),该法案将交由欧洲议会进行表决。
没错,这个法案就是半个月前被广泛报道的,在2月28日的投票中有德国、意大利等13个成员国弃权、被瑞典投出反对票的那一个“供应链法案”。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and amending Directive (EU) 2019/1937
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跨行业的旨在解决供应链风险的上述《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指令》(即“供应链法案”)的立法草案,宣布将基础的人权、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当中,以解决地缘政治和人权等问题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该立法的主要历程如下:
“供应链法案”从提出草案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期间欧盟理事会进行了十多次讨论,最终通过的草案早已不同于最初的欧盟委员会草案了。
3月15日的结果表明欧盟立法各方在对“Due Diligence”的必要性的认识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最大的分歧不过是在于法规的细节。
2月28日到3月15日的转变也并没有打脸任何一方,除了一些妄自臆测的自媒体。在投票中,“弃权”从来就不等于反对,而“反对”与“支持”的差距可能不过就是59分到60分,当然“支持”者也绝不意味着100%赞同。
之后,欧洲议会有机会在本届任期内通过“供应链法案”,即便未能通过也有很大可能会将其列入下一届的工作计划中。
“供应链法案”将影响到供应链上的第三国企业,进而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反应,支持或者反对,就如同欧盟理事会的投票情况一样。
但就“Due Diligence”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已经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 Regulation (EU) 2023/1542里面也有相关的要求(Batteries and Waste Batteries)。
从2025年8月18日开始,电池法的“Due Diligence”要求就开始正式实施了。
而另外一个正处于立法过程中,或许很快就会被通过的“关键原材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也是针对于尽职要求的法案,并且相关要求将会被纳入到整车型式认证法规Reg. (EU) 2018/858当中。
虽然在“关键原材料法”的影响分析中,对中国原材料供应的依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如下图所示,这种依赖是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如此程度的依赖,加上矿产资源的不可移植性,立法的目的显然不可能是为了“脱钩”,脱钩的风险将会压倒一切其他风险。
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尽职的要求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次危机。尽管它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这个发展方向应该是值得期许的。
对于企业来说,即便不是为了欧盟市场,哪怕只是为了对企业的发展负责、对供应链的风险未雨绸缪,就像刚刚经历过或看到过的芯片供应危机一样,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Due Diligence”所带来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工具呢?
16家上榜世界500强的物流供应链企业
2430 阅读东南亚仓配一体的机遇与挑战
1538 阅读申通东北首个无人车队投运
1187 阅读8月湖北京东大件物流宅配资源长期招商邀请函
1116 阅读物流企业如何参加项目投标才能成功中标 | 物流人的必修课
1056 阅读极智嘉宣布进军具身智能:具备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场景数据三大优势
1040 阅读抖音超市将被合并至抖音小时达
1007 阅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
1009 阅读京东:七鲜小厨“菜品合伙人”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
999 阅读国家邮政局到顺丰调研,王卫现身
97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