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期间,某个跨境群里看到一则消息,这个图片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深圳某跨境公司的员工,因为吃回扣,被别人实名举报后,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个图虽然不太清晰,但是上面描述的内容是清晰可见。
该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虚报物流价格,长期向物流商收取差价回扣,且回扣金额巨大,已经涉嫌《刑法》中的商业受贿罪。
当时跟朋友一起吃饭时,有人谈到这个问题,她说跨境圈子里这种事情很普遍,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环境下,很多物流商都想方设法的拿回扣来找你,很多举棋不定的摇摆客户就这样被拿下了。
如果你也认识一些资深货代,可以去问下他们,今年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爆出来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他们应该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事情也就只能在局外人眼里产生一点波澜。
之前一个熟识的物流商告诉我,他手里的一个客户,之前他每公斤3.2元的利润要被这人拿走1.2元,后来该人又不断想要加价,搞来搞去自己都是在为他打工了。
无独有偶,前几天跨境群里的一段话也刚好说到了这个事情:
上面这位群友也提到了他们公司去年发生的一个相似的现象,就是因为屡次要求提高回扣水平而被物流商直接举报,最后不得不面对牢狱之灾。
有时候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上面这个深圳的公司说是“接外部实名举报”,也不排除是因为该员工不断要求“回扣加码”,最终导致别人无法接受而被实名举报。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物流,跨境行业还有一个吃回扣的“重灾区”,那就是采购。去年在跨境大火的时候,很多大公司核心采购的手上都有大把的订单要做,然后有些人就一方面拿着公司的采购价格指标去供应商那里竞相压价,另一方面又给按照原价格给公司上报采购价格,等到公司财务付款之后,再去向供应商索取之前谈好的差价,这个圈内一个盛传已久的采购标准流程。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规章制度上做了防范,因为不管是物流商还是供应商,当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回扣以后,自身的利润是会降低的,这部分降低的利润可能就会在公司身上找回来。
接下来,他们要么是提供廉价的替代原材料,要么是私自更换廉价的运输线路,总之,最后公司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笔钱那么简单,有可能是一个产品,甚至是一整家公司。
随着运营产品的愈发艰难,还在吃回扣的员工可要小心了!不要撞在老板的枪口上。
九识、新石器、白犀牛、菜鸟、京东物流、美团、顺丰等布局的万亿赛道,谁将成为“领头羊”?
1792 阅读菜鸟全球供应链再升级:亚太仓配网络覆盖10个国家地区
1519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1297 阅读王卫1110亿元、赖梅松289亿元、杨绍鹏213亿元、喻渭蛟夫妇176亿元......物流领域最新财富榜出炉!
1205 阅读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948 阅读京东七鲜华北区域覆盖加速,涉及北京、天津、石家庄
877 阅读中国外运33.8亿出售旗下路凯国际25%股权
824 阅读京东物流智狼机器人跑向全国!拣货最快秒级
772 阅读SHEIN半托管在加拿大及沙特站点上线
735 阅读快递续重收费“向上取整”,申通、中通、圆通、京东、极兔客服回应
65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