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1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1至3.6个百分点之间;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分别为19.2和12.2个百分点。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11月份PMI指数出现明显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开始回归全面恢复态势。价格类指数下降,表明结构性供求缺口较快收缩,供应链加快畅通;与此联系,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等均有提高,表明企业预期在好转、生产经营活动回暖。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类指数虽均有回升,但仍处荣枯线以下;反映需求不足为最突出困难的企业,仍占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表明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很明显。综上,在供给端困难缓解的同时,当前需要着力抓好扩大内需相关工作,特别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对就业和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尽快化解需求制约形成的下行压力。
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高于50%,分别为51.7%和54.8%;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低于50%,为48.8%。
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为50.4%;大型和小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低于50%,分别为49.6%和47.6%。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6%、48.9%和46.6%。
积压订单指数为45.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6.9%、46.6%和41.8%。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高于50%,为50.1%;大型和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低于50%,分别为48.4%和43.7%。
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采购量指数高于50%,分别为50.3%和52.7%;小型企业的采购量指数低于50%,为46.6%。
进口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进口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0%、49.0%和46.1%。
购进价格指数为52.9%,比上月下降19.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1.2%、54.0%和55.3%。
出厂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12.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高于50%,分别为51.2%和52.3%;大型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低于50%,为46.0%。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 %,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4%、48.8%和44.7%。
从业人员指数为48.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9.1%、48.9%和48.4%。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都低于50%,分别为48.5%、48.4%和47.2%。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4.0%、54.8%和51.9%。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470 阅读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170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998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947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5·2卡友节”圆满举办
784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825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804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803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714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69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