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输入风险“物防”措施。
12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输入风险“物防”措施。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随着国际人员和货物往来增多,通过进口冷链环节输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加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以“异构识别”等技术创新,突破追溯管理中面临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跨区域数据互通互认。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在线上排查、精准管控、现场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防”成效显现。
会议要求,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要将信息化追溯作为“规定动作”,优化完善省级平台,加快与国家平台的数据对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对接省级平台,及时准确上传货物来源、去向、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一键排查、迅速定位”,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重点口岸城市要落实好集中消毒、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等首站防控措施。要强化协同联动,在信息通报、风险交流、排查处置等方面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更大范围凝聚工作合力,织密冷链“物防”网络。
会议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进口商、生产经营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生鲜电商、餐饮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备案。要强化常态监管和应急处置,严字当头,严格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到境内生产、流通、销售全程防控,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销售。加大对来源不明、相关票据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查处打击力度,指导生产经营者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最大限度阻击疫情风险的传播。在接到相关机构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通报后,要第一时间督促指导经营者对同批次产品下架停售、专区封存,并查清涉疫食品来源、去向、库存及相关数量,严格按规定处置。各地要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预防性消毒,严格做好人员防护等工作。
会议对统筹做好岁末年终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进行了部署。
“兔子”啃“莲藕”,快递生鲜牌怎么打?
1020 阅读快递大变革:“纳税新规”落地、社保加强征管,这次反内卷谁会被淘汰?
980 阅读京东物流在江苏成立供应链科技公司
693 阅读物流企业大客户销售预测总翻车?攻略来了
729 阅读戈壁征途,极兔护航!极兔成为戈20官方指定物流合作伙伴
653 阅读顺丰同城推出商超百货即配解决方案
547 阅读Shopee调整跨境直邮现货商品发货政策
605 阅读2025年京东物流贵州大件宅配、白云区资源招商
528 阅读京东物流2025运输业务招标
534 阅读美团闪购联合华为共建“骑手补给站”
50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