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都已经说厌了: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今年市场的动荡和去年市场的疯狂,一样的惊心动魄却带来迥异的结果。处在市场激荡中的货代今年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短时间内从高点滑落到低点。激变的市场改变了货代竞争格局,原有的排名被打破,虽然“后疫情”时代还没定型,我们已经看到了新格局。
为了进一步观察美线货代市场,从本期开始将推出中国主要港口今年1-10月货代排名,后期还会增加亚洲其它重要国家的货代排名。同时,在货代排名后面会列举出口美国的前20大商品种类的变化,提供销售方向的灵感。
如果说各个口岸面对的需求是一样的,疫情封控带来的波动,每个口岸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同,原有货代竞争格局的差异,这些都在影响还在变动中的货代竞争格局。一家货代的挑战意味着另一家货代的机遇,在总体市场萎缩的状况下,货代内卷加剧,艰难的市场也开始暴露不合规行为,最近频频爆雷。去年涌入市场的新玩家如今还好吗? 原先的玩家能守住自己的阵地吗?
跟以往从南到北的次序不同,这次从今年变化最大的上海港开始。
由于4-5月两个多月的疫情封控,上海港今年的货量损失明显,前10个月(到港日)货量同比下降接近14%,远超中国总体平均跌幅。排名前10的头部货代,有的跌出前10,有的则逆势增长跨进前10。原有的主力玩家均录得高于市场平均跌幅的20-30%的货量下跌,委实罕见。排名前25的货代中,仅仅有5家保持不同程度的年增长,不跌已是赢家。排名前100的货代中,只有20家实现了增长,后100名的货代中则有37家货量有增加。去年规模越大的公司拿舱位能力越强,很多大型直客改走货代,大货代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增长也越大。反之,当直客竞相和船司签约,大型货代“流失”的货量也最多。即便是今年市场出现下行的情况下,船司主动调整策略,很大程度上保住了直客的订舱。大型直客的流失导致大中型货代的货量差很难弥补,同比出现大幅度下降。当然,也有例外。
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跌幅排前四的分别是家具,纺织品,服装和玩具。前20大类商品中,只有三类同比有增长:皮具类,纸类和玻璃制品。
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484 阅读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422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1047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954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812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860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839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5·2卡友节”圆满举办
791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845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73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