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做大以后,也上市了。跟资本市场上原来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类型毕竟不太一样,物流公司的价值应该怎么来看呢?非红带你站到证券分析师的角度,学学同样是外行,他们是如何分析一家物流公司的。
跟物流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不同,证券分析师通常不熟悉物流的操作流程,因此更多的是从大环境、大方向、公开报告入手,结合收集到的企业运作数据去做分析。
对盈利,要了解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简单的逻辑就是盈利=收入 - 支出,其中支出包含了成本、费用和税收。支出中最大的项目是成本,要了解物流成本更多需收集企业运作报表去分析,但至少会包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折旧摊销还有其他成本。
看成本只是节流的一头,另一头开源的收入更重要。跟金额=单价ⅹ数量一样,物流公司的收入也是价格跟业务量的乘积。以一家快递物流企业为例,电商件业务占比最大,对应的价格和量逐年对比就能看到收入能力和趋势。
业务量上涨,如果单价也涨,那么盈利能力是持续增强的,如果是价格走势往下,那就要进一步分析量的增加更快,还是价格下降更快了。
业务量历史上涨,未来是否还将持续上涨呢?这就得从数字后面看需求。
还是以快递公司为例,快递的需求始于商务需求,兴于网络购物。函件、合同、样品、发票等商务件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势头和占比远远不如网购需求,2013-2017年我国网络购物复合增长率高达37.2%,主要原因是国内零售供应链复杂且冗余,区域分割的流通体制限制了实体零售业跨区域扩张,这种瓶颈让网络购物成为了传统物流的替代,而不是补充。
统计需求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数字,能够为未来的业务量做指导。
虽然增速在下降,但业务量明显还是在上升的,这就让盈利能力有了量上的保障。
量在增长,价格下降能否不至于那么快呢?这取决于竞争激烈程度,通过横向对比同赛道的各竞争者的份额、业务量和单位成本,就能知道竞争是红海还是蓝海、行业是集中化还是碎片化、成本还有多少优化空间……
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让行业集中度提升,而且成本越有优势单量越大,因此接下来可以仔细研究公司内部成本,往行业标杆看齐,增加成本优势。
最后,把以上分析过程形成框架,就是证券分析师用于分析快递公司的方法论了。
同理,分析一家快运公司,也是类似的框架:
大同小异是不是?所以,分析一家物流公司的框架,学会了吧?有方法自然就好下手。
玛氏中国 | 2025年度玛氏宠物华东区域成品仓储运输服务(B2B&D2C)遴选
3959 阅读安得智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209 阅读2025年京东物流福建大件宅配招商
1066 阅读海晨股份:半导体高端物流设备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物流机器人开启未来产业征程——大物流时代系列研究(28)
1041 阅读年营收超7000亿,利润865亿,中国邮政再登世界邮政第一
937 阅读途虎养车全国城配线路运输项目-报名公告【长期有效】
674 阅读跨境物流又暴大雷:冻结5100万美元资产、卷跑2.3亿资金、坑惨3.6万货主……
631 阅读1400家门店 90%自动化!万纬如何让咖啡巨头效率翻倍?
537 阅读京东物流2025年运输业务招标
462 阅读福建多家快递下发涨价通知
483 阅读